顯示具有 運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運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

血管太細 多運動可改善

人間福報 台北訊】

打針抽血找不到血管扎針是常見的事,尤其常發生在菜鳥護理師身上,但也可能是患者本身血管有狀況,例如心血管有病變、洗腎、心律不整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抽菸、脫水、貧血等問題的人,他們的血管管徑可能比較細或較為脆化,容易找不到血管扎針抽血,台北振興醫院護理師林靜莉建議,有這些狀況可以藉由多運動,改善血管太細問題。





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

美研究:日走7500步 死亡率可逐步下降

元氣網 記者陳雨鑫╱即時報導】
不用日行萬步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!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「內科學(JAMA Internal Medicine)」於5月底刊登的研究指出,年長女性每天走4400步,死亡率將低於每天只走2700步的年長女性;研究也顯示,每天毋需走到1萬步,只要走到7500步,死亡率可逐步下降。不過,若體力許可,每天多步幾步,死亡風險也愈低。



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

明明沒做什麼卻好累? 當心「衰弱症」上身

【健康醫療網 記者吳珮均報導】


隔壁的陳奶奶這陣子瘦了好多,而且每天都聽她說明明沒做什麼,卻覺得好累。您周遭的長輩是否有這些情形呢?當心可能是「老年衰弱症」上身!老年衰弱症是因為身體及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而產生的症候群,為了預防及延緩衰弱,平常應多運動,以維持身體機能及肌肉力量,降低跌倒及失能的風險。



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

學童肥胖不是少吃就好!減重秘訣在:85210



文章轉載: 華人健康網【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

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問題,一直是國人關心焦點。調查發現,2016年台灣在全球200個國家中,5至19歲男童及青少年名列第38胖,女童及青少女名列第104胖,肥胖率較鄰近的日本、南韓、新加坡、香港等仍高出許多。


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工作忙沒空? 養成規律運動的4項秘訣

文章轉載: 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


運動是維護健康體能的重要關鍵之一,而健康的體能促進生活品質,良好的健康體能來自於規律的運動習慣。運動不但可提升身體的機能,更有益於調節身心。所謂的規律的運動是:每週至少運動3天,每次30分鐘,以及運動時的活動量,須使心跳速度每分鐘達130次以上。

通常偶而運動似乎容易達成,若是持之以恆的規律運動,許多人可能會因為工作忙碌而無法達成,下列說明養成規律運動的4項秘訣,更有助於建立規律運動習慣,維護身心的健康。




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

按時吃藥血壓還飆高?喝酒、變胖所害

文章轉載: 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/綜合報導

57歲的王先生,已持續服用高血壓藥二年多,日前因身體不適就醫,醫師為他量測血壓結果是收縮壓160 mm Hg、舒張壓105 mm Hg,明顯高於正常血壓值許多,他疑惑地詢問醫師:「我都有按時吃藥,為什麼血壓還會高呢?」,經醫師診察發現,王先生近幾個月,停止運動且晚上應酬變多,啤酒喝了不少,體重竟也不知不覺增加了近7公斤。

醫師指出,臨床上病患常有血壓控制不佳的問題,事實上,大部分的高血壓,可在服藥一段時間後,獲得適當控制,真正抗藥性的頑固高血壓,並不多見。



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

實行防癌8招 降低50%罹癌機率

文章轉載: 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編輯部/綜合整理

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賽門癌症中心(Siteman Cancer Center)的研究團隊,發表了一篇實用的「防癌八招」,刊登於2012年四月的《癌症病因控制雜誌》,且提供實證數據以佐證。這八招的簡要介紹如下:


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

老年規律多元運動 降低30%跌倒機率

文章轉載: 健康醫療網【記者 王馨儀報導

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「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」顯示,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2013年底達13.5%,多數臺北市高齡者運動時間足夠,但運動類型較單一、且運動強度不足高齡者若能提高身體活動量,可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第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發生率,更有利增進心肺、骨骼健康;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,若高齡者活動能力差,每周進行三次平衡能力訓練,以及中等強度的肌肉力量活動,規律的運動可減少30%的跌倒風險。


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

肥胖易爆肝 肝功能異常風險高2.7 倍

文章轉載: 華人健康網【記者 郭庚儒報導

工作超時會爆肝?其實與肥胖大有關係!國內最新調查發現,每天工作時數超過8小時,其肝功能異常風險無明顯增加,而過胖者較正常者,肝功能異常風險高出2.7倍。醫師表示,肥胖者易有脂肪肝,恐導致肝指數異常,引起肝臟發炎、肝硬化,甚至變成肝癌。


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

瘦子也會有脂肪肝?傷肝NG別再犯

文章轉載: 華人健康網【記者 黃曼瑩 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

身材「三比八」,怎麼會有脂肪肝?多數人常誤認為脂肪肝只會出現在胖子身上,卻忽略除了肥胖會造成脂肪堆積外,飲酒過量、慢性病等因素,都會導致肝臟代謝出問題,囤積大量脂肪,形成脂肪肝。因此,即使身材窈窕,脂肪肝問題一樣會找上門。


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

端午安心吃粽子 痛風病患謹記4招
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【記者 張瓊之/綜合報導】

端午節即將到來,家家戶戶皆開始準備應景的粽子,使得香味四處飄散,但對於罹患痛風的民眾而言,卻被醫師交代要忌口,因為痛風發作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的尿酸濃度忽高忽低、上下震盪所引起。



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

WHO糖攝取擬「減半」 手搖飲1杯超標

文章轉載: TVBS
愛喝手搖飲料的民眾要注意了,因為喝一杯全糖500c.c.,攝取的糖份熱量就會超標,世界衛生組織原本建議,每人每天糖熱量,最多佔總熱量10%,現在也研議糖分再減半,限制到5%,台灣也考慮跟進,尤其有2成的小朋友,每天喝含糖飲料,一個月下來就會胖1公斤,食藥署也研擬6月開始,如果食品、飲料的糖分超標,就屬於「垃圾食品」,不能在兒童頻道內播放廣告。


圖片來源: 自由時報

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

長期便祕 毒素滯留體內會再吸收

文章轉載: 台灣新生報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

長期不排便或排便過少,就容易形成便祕。醫師表示,當糞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,就容易讓毒素滯留在人體內,進而不斷循環到全身各處,甚至於被人體再吸收,到最後就可能導致精神倦怠、臉部暗沉、長青春痘等症狀。

醫師指出,除了上述症狀之外,阻塞於腸道的糞便往往還會促使腸道環境惡化,以及造成免疫力下降、胃口差、腹脹、痔瘡、下腹部凸出、婦女經痛加重等情形。因此,有便祕問題的民眾應設法改善病情,同時也可以儘早就醫診治,以便避免症狀愈來愈嚴重。


一頓吃到飽火鍋 熱量等於14碗白飯

文章轉載: 健康醫療網【記者郭庚儒/綜合報導

吃到飽火鍋是民眾冬天聚餐的首選;不過,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,一頓吃到飽火鍋攝取的熱量高達3900大卡,相當於14碗白飯,吃一頓可胖半公斤,若每周吃一次,一個冬天就胖5.3公斤,且鈉攝取量也高得驚人,大約有6600毫克,一餐相當3天的建議攝取量。

國健署指出,1碗麻辣鍋湯底的熱量約1碗飯;一盤8片的牛五花,相當於2碗飯;6顆貢丸、11片甜不辣、8塊炸豆皮,相當1碗飯;1包王子麵約1碗飯;檸檬紅茶、奶茶、可樂各1杯,也相當於1碗飯。

另外,1碗的麻辣鍋湯底含鈉量約1255毫克;一大匙醬油、辣椒醬及豆瓣醬,各約750毫克;1包王子麵約530毫克;1顆花枝丸、旗魚丸、貢丸,各約100多毫克。


圖片來源: 蘋果日報


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

推健康減重 平均餘命增1年9月

文章轉載: 自由時報電子報 【記者花孟璟/花蓮報導

花蓮縣力推健康減重運動,連續三年拿下衛生福利部減重獎項,今年在全國肥胖防治成果發表會,獲得全國減重最速獎等七項大獎,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說,連推三年的減重運動也讓花蓮平均餘命增加一年九個月!

內政部今年公佈的九十九︱一百年平均餘命,花蓮縣平均餘命的全國排名提昇一名,過去和台東縣「難兄難弟」,都是倒數第二名,今年成倒數第三名,兩性零歲平均餘命提高到七十六點一一歲,比九十六︱九十八年的平均餘命七十四點三六歲,增加了一點七五歲,換算就是一年九個月,平均增長幅度為全國最高!


圖片來源: Hayek Health Socie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