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內視鏡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內視鏡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

心律不整 竟是「逆流」惹的禍

你聽說過有胃食道逆流的人,常常說自己心悸、不舒服的感覺嗎?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找心臟科求救,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醫師吳文傑表示,胃心症候群是胃部疾病影響心臟功能所導致,其實,只要把胃食道逆流控制住,心悸情形也會跟著改善了。

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

健腸3步驟 避瘜肉防腸癌



文章轉載: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【記者黃慧玫 /綜合報導】

大腸癌已連續10年成為國內癌症罹患人數榜首,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2,565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「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聚落調查」,顯示腸瘜肉患者常有飲食不定時定量、工時超長、喜愛熬夜、久坐不動等生活型態。

圖片來源

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

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降低潰瘍復發

文章轉載: 健康醫療網【記者 張玉櫻/報導】
42歲男性上班族因上腹痛進行胃鏡檢查,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。醫師指出,可藉由標準三合療法治幽門螺旋桿菌,同時降低潰瘍的復發。




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

腸癌無感!出現症狀25%已是末期

文章轉載: 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

大腸癌發生的原因,除了遺傳和基因有關外,與飲食的西化、蔬果比的例低、過多肉類及油脂的攝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因此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。但是,大腸癌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,難有警覺,臨床上一旦出現症狀,往往都比較嚴重,初診斷的大腸癌患者中,高達25%的病患已經是第四期。





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

吃鴨血致糞便潛血陽性?錯誤迷思不如早篩檢

國人聞癌色變,但對腸癌篩檢仍有許多錯誤迷思。新北市1名居住板橋的退休高中男老師,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,但堅持是吃麻辣鴨血所造成,拒絕大腸鏡篩檢,後檢查發現竟有9顆腸瘜肉,其中,3顆較大的瘜肉中最大的竟有2公分,所幸及時切除,解除腸癌夢魘。


~本院提供~
糞便潛血檢驗、腫瘤標記(CEA)
大腸鏡檢查及內視鏡息肉切除術

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

慢性咳嗽不停歇 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
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【記者 談雍雍/綜合報導】

一名30歲的男性,因吃飽飯後及躺平後容易引起咳嗽,同時伴隨胸口灼熱感及喉嚨有酸酸的分泌物而就醫,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。




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

有篩有保庇!家族揪團篩檢防腸癌

文章轉載: 華人健康網 【記者 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

隨著國人罹癌率升高,民眾的防癌意識也跟著提升,家族「揪團」接受癌篩檢的現象,已在醫院悄悄出現!醫師表示,有2個家族成員集體行動接受篩檢,結果出現5分之3及7分之3的成員,分別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發現瘜肉的狀況。
圖片來源: www.cichb.gov.tw

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

胸悶心口灼熱 當心胃食道逆流

文章轉載: 台灣新生報 記者 李嘉祥 台南報導

現代人生活壓力大,時間少、飲食混亂,導致胃食道逆流患者增多,起初症狀為胸悶或噁心,患者常以為罹患心血管疾病,直到腸胃科檢查才知道,且年齡層有逐年下降趨勢。醫師表示,若長期置之不理,胃酸衝擊食道黏膜,恐引起病變,有致癌風險,提醒民眾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,少油少糖,減重降腹壓,配合藥物或做腸胃鏡檢查,即可改善症狀。
 

 
 

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
每半小時就多一個!台灣每年萬餘個大腸癌新增案例

文章轉載: 優活健康網 記者 陳承璋 綜合報導

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,導致大腸癌個案數逐年攀升,根據統計,99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,發生人數達1萬4,040人,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,較98年度癌症個案數增加1成。101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,死亡人數達5,131人,平均每天就有14人因大腸癌病逝,換句話說,平均每三十分鐘一人罹患大腸癌,每一個半小時一人死於大腸癌,從發生率或是死亡人數來看,數據都令人應驚訝!
 


本院提供內視鏡電燒瘜肉切除術

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

兩成五大腸癌 發現已第四期

文章轉載 聯合新聞網 者 黃玉芳 /台北報導
日前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因大腸癌過世,再度引發民眾的關注。醫師表示,台灣有四分之一的腸癌患者,首次診斷已是大腸癌第四期,甚至轉移到肝臟等器官,建議40歲以上成人,應該進行糞便潛血篩檢。

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、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任王輝明表示,台灣有四分之一的腸癌患者,發現時已經屬於第四期,且腫瘤轉移到肺、肝臟等其他器官。這些轉移性的大腸癌,癌細胞多半「躲」在腸子右邊,因此患者不會覺得肚子痛、等到虛弱、體重減輕、腹瀉,才察覺不對勁。

末期腸癌患者多,很多人並未進行篩檢。目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補助50歲以上民眾,每兩年可免費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,王輝明則建議提前到40歲左右就開始檢查。

圖片來源: 癌症資訊網



圖片來源: 分享與傳遞

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

胃食道逆流未改善 罹癌風險高30倍

文章轉載:健康醫療網記者 林宜慧報導

生活壓力大、飲食不正常,造成國人胃食道逆流盛行率越來越高,每4人就有1人罹患。若小看胃酸逆流而不移除病因,長期下來不但影響生活品質,更可能使食道表皮細胞受侵蝕發炎,造成巴瑞氏食道症,使罹患食道癌機率高出常人30倍!
典型症狀包括胸口灼熱、酸液逆流感、吞嚥困難等俗稱「火燒心」的症狀;但許多非典型症狀如咳嗽、咽喉異物感、咽喉炎、慢性聲音沙啞、中耳炎及非心因性胸痛,常會使人誤認為其他科別的疾病,而延誤就醫。
至於如何預防?避免生活壓力過大;飲食禁吃太甜、太油、太飽、太快;戒菸戒酒;不穿過緊的衣物;睡覺時將床頭腳墊抬高6-8吋。此外,肥胖者腹壓太大,也是造成胃食逆流的一大主因。

 圖片來源: PhytoScience 

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

29歲罹腸癌!家族史者應做大腸鏡

文章轉載: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/台北報導

   家族中若有親人罹患大腸癌,最好提前做大腸鏡檢查,看看有沒有容易癌化的腺性瘜肉。一名29歲的年輕男子,因為持續3天腹瀉、出現血便而就醫,大腸鏡檢查診斷出罹患第二期大腸癌,醫師詢問發現,男子家族中有3人曾罹患大腸癌,屬於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。年輕人也要防大腸癌,尤其家族中若有親人罹患大腸癌,最好提前做大腸鏡檢查,看看有沒有容易癌化的腺性瘜肉。大腸癌多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,腺性瘜肉發生癌化情形與瘜肉大小及形狀有關。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並進行手術切除,5年的存活率可以超過90%以上;而早期切除瘜肉,更能預防演變成惡性腫瘤。目前大腸癌的篩檢政策是提供50歲以上民眾糞便潛血檢查,有異狀再做大腸鏡確診,不過若本身有腸癌家族史,建議應該在40歲之前,至少先做1次大腸鏡檢查,以提早發現瘜肉、進行必要的追蹤。
    
大腸鏡是檢查大腸疾病的最佳利器。


圖片來源: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