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聽說過有胃食道逆流的人,常常說自己心悸、不舒服的感覺嗎?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找心臟科求救,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醫師吳文傑表示,胃心症候群是胃部疾病影響心臟功能所導致,其實,只要把胃食道逆流控制住,心悸情形也會跟著改善了。
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
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
冬天做糞便潛血檢查 正是好時機
【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/台北報導】
時序入冬,最新研究顯示,夏日氣溫濕度會導致檢體變質,降低糞便潛血檢查的陽性率,冬天做糞便潛血檢查最合適的季節。韓國今年七月發表,分析三萬五千多名民眾的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結果,結果發現,當環境中的溫度高於24度、溼度高於80%,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率及敏感度會顯著下降,差距最多可達到1%。
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
糞便潛血為陽性 鐵齒不做大腸鏡「3年內」恐大腸癌上身
【NOWnews 今日新聞 記者汪瑋琪/台北報導】
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,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,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,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,但其實透過早期糞便潛血檢查,經確診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60%。醫師今(21)日表示,現階段國人篩檢率僅4成,且男性大腸癌的篩檢率比女性低,就算篩檢出陽性,大多也以怕痛或是不相信檢測結果為由,不接受下一步大腸鏡確診診斷,往往拖延到罹患大腸癌或是腸癌後期。
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
健腸3步驟 避瘜肉防腸癌
文章轉載: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【記者黃慧玫 /綜合報導】
大腸癌已連續10年成為國內癌症罹患人數榜首,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2,565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「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聚落調查」,顯示腸瘜肉患者常有飲食不定時定量、工時超長、喜愛熬夜、久坐不動等生活型態。
![]() |
圖片來源 |
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
48%上班族皆便秘 醫護人員最嚴重
文章轉載:優活健康網【記者林奐妤/綜合報導】
上班族便祕問題時有所聞,不僅腸胃不適,也可能影響健康與情緒,變成「屎面上班族」。根據調查指出,48%的台灣上班族都有便秘困擾,其中「醫療保健」、「行政管理」、「行銷企劃」最多,這3職業皆工時長、壓力大、需久站或久坐,使排便時間零碎,成為有「便」難伸的族群。
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
肥胖讓全身慢性發炎!減20%腸癌、瘜肉就該這樣做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正式宣布將肥胖症列為全球性疾病,並指出肥胖在未來將會嚴重威脅全人類的健康。事實亦然,在美、英、德等已開發工業國家其肥胖人口更逼近1/3,這些人口罹患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或痛風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大增,肥胖已成全球矚目卻又棘手的健康危機。
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
腸癌無感!出現症狀25%已是末期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【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/綜合整理】
大腸癌發生的原因,除了遺傳和基因有關外,與飲食的西化、蔬果比的例低、過多肉類及油脂的攝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因此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。但是,大腸癌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,難有警覺,臨床上一旦出現症狀,往往都比較嚴重,初診斷的大腸癌患者中,高達25%的病患已經是第四期。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
父親節送健康禮 快帶爸爸腸篩防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【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/綜合報導】
大腸癌近些年來幾乎是個國際趨勢!全球大腸癌的盛行率不斷攀升,不但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,追過肝癌成為國人最常見的癌症疾病,好發年齡又以5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為主,這個年齡層正是扛起家庭重擔的經濟支柱。所以,在父親節前夕,一定要帶爸爸做大腸癌篩檢,以利及早掌握健康狀況。
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
從便便看腸道健康!6形態大不同
文章轉載:華人健康網
正常大便的顏色應該是淺黃色或咖啡色的,通暢的大便就像香蕉那樣的形狀。一提到便便很多人都覺得噁心,不願去面對,通常上完廁所就急著走掉。其實,多停留幾分鐘,檢視一下排便的顏色,對自己的健康有絕對的好處。
正常大便的顏色應該是淺黃色或咖啡色的,通暢的大便就像香蕉那樣的形狀。一提到便便很多人都覺得噁心,不願去面對,通常上完廁所就急著走掉。其實,多停留幾分鐘,檢視一下排便的顏色,對自己的健康有絕對的好處。
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
吃鴨血致糞便潛血陽性?錯誤迷思不如早篩檢
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
有篩有保庇!家族揪團篩檢防腸癌
文章轉載: 華人健康網 【記者 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
隨著國人罹癌率升高,民眾的防癌意識也跟著提升,家族「揪團」接受癌篩檢的現象,已在醫院悄悄出現!醫師表示,有2個家族成員集體行動接受篩檢,結果出現5分之3及7分之3的成員,分別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發現瘜肉的狀況。
隨著國人罹癌率升高,民眾的防癌意識也跟著提升,家族「揪團」接受癌篩檢的現象,已在醫院悄悄出現!醫師表示,有2個家族成員集體行動接受篩檢,結果出現5分之3及7分之3的成員,分別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發現瘜肉的狀況。
![]() |
圖片來源: www.cichb.gov.tw |
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
便血,是痔瘡還是大腸癌
文章轉載: 康健雜誌【記者李怡嬅 /綜合報導】
45歲公務員沈先生,有便血情形很久了,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「正常現象」,沒想過就醫治療。3年前,沈先生的母親因病住院,那陣子為了兼顧工作與照顧母親,睡眠不足、身心疲憊,有次排便時竟大出血,就醫後醫生判斷是痔瘡惡化,也擔心可能長了「壞東西」,除了開藥膏給他,也進一步安排鋇劑大腸X光檢查。檢查結果沒有異常,沈先生按時塗藥後症狀也好轉不少。
故事還沒結束。去年,沈先生大出血的情形重演,這一次還伴隨著腹痛、大便形狀明顯改變(變得又細又小,有時還有透明黏液),但他自恃兩年前檢查結果正常,又沒有家族病史,毫不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。
45歲公務員沈先生,有便血情形很久了,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「正常現象」,沒想過就醫治療。3年前,沈先生的母親因病住院,那陣子為了兼顧工作與照顧母親,睡眠不足、身心疲憊,有次排便時竟大出血,就醫後醫生判斷是痔瘡惡化,也擔心可能長了「壞東西」,除了開藥膏給他,也進一步安排鋇劑大腸X光檢查。檢查結果沒有異常,沈先生按時塗藥後症狀也好轉不少。
故事還沒結束。去年,沈先生大出血的情形重演,這一次還伴隨著腹痛、大便形狀明顯改變(變得又細又小,有時還有透明黏液),但他自恃兩年前檢查結果正常,又沒有家族病史,毫不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。
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
長期便祕 毒素滯留體內會再吸收
文章轉載: 台灣新生報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長期不排便或排便過少,就容易形成便祕。醫師表示,當糞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,就容易讓毒素滯留在人體內,進而不斷循環到全身各處,甚至於被人體再吸收,到最後就可能導致精神倦怠、臉部暗沉、長青春痘等症狀。
醫師指出,除了上述症狀之外,阻塞於腸道的糞便往往還會促使腸道環境惡化,以及造成免疫力下降、胃口差、腹脹、痔瘡、下腹部凸出、婦女經痛加重等情形。因此,有便祕問題的民眾應設法改善病情,同時也可以儘早就醫診治,以便避免症狀愈來愈嚴重。
長期不排便或排便過少,就容易形成便祕。醫師表示,當糞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,就容易讓毒素滯留在人體內,進而不斷循環到全身各處,甚至於被人體再吸收,到最後就可能導致精神倦怠、臉部暗沉、長青春痘等症狀。
醫師指出,除了上述症狀之外,阻塞於腸道的糞便往往還會促使腸道環境惡化,以及造成免疫力下降、胃口差、腹脹、痔瘡、下腹部凸出、婦女經痛加重等情形。因此,有便祕問題的民眾應設法改善病情,同時也可以儘早就醫診治,以便避免症狀愈來愈嚴重。
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每半小時就多一個!台灣每年萬餘個大腸癌新增案例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 【記者 陳承璋 綜合報導】
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,導致大腸癌個案數逐年攀升,根據統計,99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,發生人數達1萬4,040人,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,較98年度癌症個案數增加1成。101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,死亡人數達5,131人,平均每天就有14人因大腸癌病逝,換句話說,平均每三十分鐘一人罹患大腸癌,每一個半小時一人死於大腸癌,從發生率或是死亡人數來看,數據都令人應驚訝!
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,導致大腸癌個案數逐年攀升,根據統計,99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,發生人數達1萬4,040人,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,較98年度癌症個案數增加1成。101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,死亡人數達5,131人,平均每天就有14人因大腸癌病逝,換句話說,平均每三十分鐘一人罹患大腸癌,每一個半小時一人死於大腸癌,從發生率或是死亡人數來看,數據都令人應驚訝!
![]() |
本院提供內視鏡電燒瘜肉切除術 |
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
全台3/4輕熟女 1天吃不到2份水果
您一天吃多少水果呢?一份研究發現,台灣20歲到39歲的女性,有3/4一天吃不到兩份水果,因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,不但皮膚沒光澤,也容易便秘。一位28歲的陳小姐,之前有這樣的困擾,後來,她連續十四天吃水果後,皮膚狀況好多了。醫師建議,奇異果、橘子跟木瓜,都是營養密度高的水果,建議一天要吃兩份。
一份最新的研究發現,國內20到39歲的女性,有3/4的人一天吃不到兩份水果,讓身體機能很鬱悶。醫師說,像是奇異果,因為富含維生素C、膳食纖維跟抗氧化劑,是營養密度很高的水果,還有橘子跟木瓜也很不錯,建議民眾一天要吃兩份,才能擁有好氣色。![]() |
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
兩成五大腸癌 發現已第四期
文章轉載: 聯合新聞網 【記者 黃玉芳 /台北報導】
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、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任王輝明表示,台灣有四分之一的腸癌患者,發現時已經屬於第四期,且腫瘤轉移到肺、肝臟等其他器官。這些轉移性的大腸癌,癌細胞多半「躲」在腸子右邊,因此患者不會覺得肚子痛、等到虛弱、體重減輕、腹瀉,才察覺不對勁。
日前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因大腸癌過世,再度引發民眾的關注。醫師表示,台灣有四分之一的腸癌患者,首次診斷已是大腸癌第四期,甚至轉移到肝臟等器官,建議40歲以上成人,應該進行糞便潛血篩檢。
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、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任王輝明表示,台灣有四分之一的腸癌患者,發現時已經屬於第四期,且腫瘤轉移到肺、肝臟等其他器官。這些轉移性的大腸癌,癌細胞多半「躲」在腸子右邊,因此患者不會覺得肚子痛、等到虛弱、體重減輕、腹瀉,才察覺不對勁。
末期腸癌患者多,很多人並未進行篩檢。目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補助50歲以上民眾,每兩年可免費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,王輝明則建議提前到40歲左右就開始檢查。
![]() |
圖片來源: 癌症資訊網 |
![]() |
圖片來源: 分享與傳遞 |
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
肛門見血莫輕忽 5原因仔細判別
文章轉載:華人健康網 【記者 黃子倫/台北報導】
肛門出血或大便帶血,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,然而到底應該正視或是不以為意呢?醫師指出,肛門出血多源自下消化道,最常見的莫過於痔瘡、肛裂等肛門疾病,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、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,在發生當下莫輕忽,可先仔細判別進而前往就醫求診。大部分的人發現肛門出血時,初期反應都以為可能是痔瘡,卻忽略這也可能是腸道潛藏的危機及病變,嚴重者甚至可能是癌症的前兆。
1. 肛裂:肛裂導致的便血,血色鮮紅,滴出以衛生紙擦拭後有血跡,且便後會感到肛門劇烈痛疼。
2. 直腸、結腸息肉:血色鮮紅、無痛、血與大便不混合。
3. 潰瘍性結腸炎:常有粘液血便,伴下腹部或左下腹部疼痛及腹瀉史。
4. 直腸癌:血色鮮紅或暗紅,呈滴狀附於大便表面;晚期常出現膿血便並伴有肛門直腸下墜、消瘦、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。
5. 痔瘡:最常見的原因即是痔瘡,尤其是解鮮紅色血便時,罹患痔瘡的可能性更加高。
肛門出血或大便帶血,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,然而到底應該正視或是不以為意呢?醫師指出,肛門出血多源自下消化道,最常見的莫過於痔瘡、肛裂等肛門疾病,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、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,在發生當下莫輕忽,可先仔細判別進而前往就醫求診。大部分的人發現肛門出血時,初期反應都以為可能是痔瘡,卻忽略這也可能是腸道潛藏的危機及病變,嚴重者甚至可能是癌症的前兆。
5原因判別肛門出血
1. 肛裂:肛裂導致的便血,血色鮮紅,滴出以衛生紙擦拭後有血跡,且便後會感到肛門劇烈痛疼。
2. 直腸、結腸息肉:血色鮮紅、無痛、血與大便不混合。
3. 潰瘍性結腸炎:常有粘液血便,伴下腹部或左下腹部疼痛及腹瀉史。
4. 直腸癌:血色鮮紅或暗紅,呈滴狀附於大便表面;晚期常出現膿血便並伴有肛門直腸下墜、消瘦、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。
5. 痔瘡:最常見的原因即是痔瘡,尤其是解鮮紅色血便時,罹患痔瘡的可能性更加高。
![]() |
圖片來源: 華人健康網 |
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
29歲罹腸癌!家族史者應做大腸鏡
文章轉載:華人健康網 【記者張雅雯/台北報導】
家族中若有親人罹患大腸癌,最好提前做大腸鏡檢查,看看有沒有容易癌化的腺性瘜肉。一名29歲的年輕男子,因為持續3天腹瀉、出現血便而就醫,大腸鏡檢查診斷出罹患第二期大腸癌,醫師詢問發現,男子家族中有3人曾罹患大腸癌,屬於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。年輕人也要防大腸癌,尤其家族中若有親人罹患大腸癌,最好提前做大腸鏡檢查,看看有沒有容易癌化的腺性瘜肉。大腸癌多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,腺性瘜肉發生癌化情形與瘜肉大小及形狀有關。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並進行手術切除,5年的存活率可以超過90%以上;而早期切除瘜肉,更能預防演變成惡性腫瘤。目前大腸癌的篩檢政策是提供50歲以上民眾糞便潛血檢查,有異狀再做大腸鏡確診,不過若本身有腸癌家族史,建議應該在40歲之前,至少先做1次大腸鏡檢查,以提早發現瘜肉、進行必要的追蹤。
大腸鏡是檢查大腸疾病的最佳利器。
大腸鏡是檢查大腸疾病的最佳利器。
![]() |
圖片來源: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 |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