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代謝症候群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代謝症候群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3年8月17日 星期四

你吃下肚的食物 是天然的嗎?

 


每人年吃添加物 逾三公斤

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八百多種,據統計,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食品添加物重達三點六公斤。曾任衛福部食藥署技正廿五年的文長安指出,食品添加物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、減緩食品腐壞的速度

但也是雙面刃,例如吃太多消泡劑脂肪酸甘油酯,會抑制腸胃道益生菌生長,長年累月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及癌症。


摘入 https://sdgs.udn.com/sdgs/story/120498/3839892

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

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

睡眠品質不佳 小心脂肪肝上身


【人間福報台北訊】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於2019年調查,全台約有1/10的人口受慢性失眠所苦。若長期睡眠品質或效率不佳,根據一篇發表於《臨床內分泌及代謝雜誌》的中國研究顯示,久坐不動以及不健康的睡眠行為,都會增加罹患脂肪肝的機率,如果能改善睡眠品質,能降低29%罹患脂肪肝的機率。 

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

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籲加打呼吸道疫苗 可減重症

國內新冠病例每日以千增長,台灣漸漸走向後疫情時代,與新冠病毒共存第一步,就是把疫苗打好打滿,尤其六十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是指標。

感染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,六十歲以上民眾是重症高危險族群,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或是流感疫苗,有研究證實,可減少二到三成新冠重症的機會。

患膽結石 注意胃食道逆流、三高


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,膽結石十大常見共病,以胃食道逆流為最多,占去年總診斷人數的百分之十五,其次依序為高血壓、第二型糖尿病、腹痛、消化性潰瘍、高血脂、慢性肝炎(B肝、脂肪肝)、胃潰瘍等。

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

甜食吃太多 小心4大健康問題



 ●吃甜食,讓人感到幸福愉悅

●糖吃過量,恐「糖上癮」

●當心血管阻塞、認知功能受損

吃餅乾總是一塊接著一塊?吃下糖後,人的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及血清素,讓人感到愉悅,但是這種短暫的幸福感並不是好事,因為身體會漸漸習慣,要求更多的糖分,才能得到更多的愉悅感,讓人不知不覺會愈吃愈多,出現「糖上癮」。

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

甜蜜陷阱! 水果太甜恐糖成癮


 

「老闆,鳳梨有甜嗎?」陳媽媽到市場買水果,劈頭就是問甜度,因為不甜的水果小孩不愛,最後乏人問津成浪費,水果店老闆也回「不甜包退」。從果農到消費者,長期都不自覺陷入「甜蜜陷阱」,專家提醒,偏愛高甜度的水果,既吃不出水果真正的風味,長期攝取更有吃出「糖尿人生」的健康風險。

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

糖尿病患注意 染疫死亡率恐為常人8倍

全台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當心,醫師指出,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,死亡率是常人的8倍以上,國內染疫死亡個案也有近4成為糖尿病患者,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糖友儘速接種。

前5月大腸癌篩檢 同比減16%

【本報台南訊】新冠疫情影響民眾進出醫院意願,奇美醫學中心統計今年前五個月大腸癌篩檢人數,發現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六,醫師盼民眾在疫情獲控制後積極安排。

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

新冠病毒抗疫食物Top6!提高免疫力營養師推薦吃這些,各場地感染風險大公開

新冠病毒抗疫食物Top6!提高免疫力營養師推薦吃這些,各場地感染風險大公開,台灣防疫近期也正面臨嚴峻考驗。除寄望防疫人員,更要先學會保護自己。非常時期,建議大家少到感染風險高的地方,並從飲食方面增強免疫力,一起度過疫情難關!

 

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

晨起10分量血壓 日常輕鬆防三高

文章轉載:優活健康網【記者林奐妤 /綜合報導】

周先生退休後長期窩在家抽菸、喝酒,飲食不忌口又不愛運動,屢勸不聽。直到某天昏倒送醫緊急開刀住進加護病房,才知道血壓飆高導致腦中風,也有心臟病。這些起因都是缺乏健康識能又忽略疾病警訊、健康檢測的重要性,讓無聲慢性病影響身體健康。


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

肥胖讓全身慢性發炎!減20%腸癌、瘜肉就該這樣做

文章轉載: 早安健康作者:糠榮誠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正式宣布將肥胖症列為全球性疾病,並指出肥胖在未來將會嚴重威脅全人類的健康。事實亦然,在美、英、德等已開發工業國家其肥胖人口更逼近1/3,這些人口罹患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或痛風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大增,肥胖已成全球矚目卻又棘手的健康危機。



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

吃糙米增飽足!控好血糖不飆升

文章轉載: 華人健康網【華人健康網文提供/世茂出版】

幾乎亞洲家庭,都是食用白米而非糙米。糙米皆未擁有更高的健康價值。糙米帶有米糠。米糠含有維生素B1、穀維素(γ-Oryzanol)、γ-氨基丁酸(GABA)等豐富營養素。


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

糖友大餐後加顆藥 血糖就會變平穩?

文章轉載: 華人健康網

血糖數值是糖尿病患每天都該關心的事,當數值漂亮,代表控制得宜,自己也安心!只是若糖尿病患想滿足口腹之慾,大餐前後自行增加藥量,甚至少吃或不吃,這會不會讓自己陷入低血糖的昏迷危機?

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

按時吃藥血壓還飆高?喝酒、變胖所害

文章轉載: 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/綜合報導

57歲的王先生,已持續服用高血壓藥二年多,日前因身體不適就醫,醫師為他量測血壓結果是收縮壓160 mm Hg、舒張壓105 mm Hg,明顯高於正常血壓值許多,他疑惑地詢問醫師:「我都有按時吃藥,為什麼血壓還會高呢?」,經醫師診察發現,王先生近幾個月,停止運動且晚上應酬變多,啤酒喝了不少,體重竟也不知不覺增加了近7公斤。

醫師指出,臨床上病患常有血壓控制不佳的問題,事實上,大部分的高血壓,可在服藥一段時間後,獲得適當控制,真正抗藥性的頑固高血壓,並不多見。



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

交通性空污 增加幼兒罹患糖尿病風險

文章轉載: 台灣新生報記者 李叔霖/台北報導

研究顯示,與交通性相關的空氣污染,可能導致幼兒罹患第1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。
歐洲動態(EurActiv)引述德國慕尼黑赫姆霍茲研究中心(HelmholtzCentre)糖尿病研究一份報告指出,因為汽機車上路所釋放出的微小顆粒,可能會加速誘發幼兒罹患第1型糖尿病。


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

老年規律多元運動 降低30%跌倒機率

文章轉載: 健康醫療網【記者 王馨儀報導

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「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」顯示,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2013年底達13.5%,多數臺北市高齡者運動時間足夠,但運動類型較單一、且運動強度不足高齡者若能提高身體活動量,可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第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發生率,更有利增進心肺、骨骼健康;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,若高齡者活動能力差,每周進行三次平衡能力訓練,以及中等強度的肌肉力量活動,規律的運動可減少30%的跌倒風險。


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

肚肥、腰粗大 受慢性阻塞性肺病威脅

文章轉載: 台灣新生報【記者 蘇湘雲/台北報導

腹部肥胖、腰圍粗大民眾要特別小心慢性阻塞性肺病威脅。最新研究發現,女性腰圍如果大於八十公分,男性腰圍大於九十公分,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風險就會增加近兩倍,可見不只抽菸,腹部肥胖的人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高風險群。

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

多囊性卵巢 生理期亂亂來

文章轉載: 聯合報【記者 劉惠敏報導

「為什麼我這把年紀還痘痘不停冒啊?青春期都沒有這麼嚴重過。」
看遍皮膚科的小瑩(化名)煩惱了好久,因為月經不規則,所以看婦產科醫師,「醫師我是不是荷爾蒙失調?」醫師注意到小瑩略微發胖的體型,體毛也顯得又多又長,告訴小瑩應該檢查看看,也許這些症狀都來自於「多囊性卵巢」。

圖片來源: 聯合新聞網

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起床大口飲水 擺脫便祕小訣竅

文章轉載: 健康醫療網【記者 郭庚儒報導

你有便祕問題嗎,其實大口喝水就能擺脫!許多人都有便祕的困擾,而長期便祕不只會長痔瘡,甚至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。醫師指出,起床後馬上喝下足夠的水,藉由刺激腸胃蠕動,同時軟化糞便,是最健康、也是最有助於清晨排便順暢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