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聽說過有胃食道逆流的人,常常說自己心悸、不舒服的感覺嗎?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找心臟科求救,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醫師吳文傑表示,胃心症候群是胃部疾病影響心臟功能所導致,其實,只要把胃食道逆流控制住,心悸情形也會跟著改善了。
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
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
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
冬天做糞便潛血檢查 正是好時機
【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/台北報導】
時序入冬,最新研究顯示,夏日氣溫濕度會導致檢體變質,降低糞便潛血檢查的陽性率,冬天做糞便潛血檢查最合適的季節。韓國今年七月發表,分析三萬五千多名民眾的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結果,結果發現,當環境中的溫度高於24度、溼度高於80%,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率及敏感度會顯著下降,差距最多可達到1%。
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
糞便潛血為陽性 鐵齒不做大腸鏡「3年內」恐大腸癌上身
【NOWnews 今日新聞 記者汪瑋琪/台北報導】
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,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,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,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,但其實透過早期糞便潛血檢查,經確診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60%。醫師今(21)日表示,現階段國人篩檢率僅4成,且男性大腸癌的篩檢率比女性低,就算篩檢出陽性,大多也以怕痛或是不相信檢測結果為由,不接受下一步大腸鏡確診診斷,往往拖延到罹患大腸癌或是腸癌後期。
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
健腸3步驟 避瘜肉防腸癌
文章轉載: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【記者黃慧玫 /綜合報導】
大腸癌已連續10年成為國內癌症罹患人數榜首,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2,565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「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聚落調查」,顯示腸瘜肉患者常有飲食不定時定量、工時超長、喜愛熬夜、久坐不動等生活型態。
![]() |
圖片來源 |
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
48%上班族皆便秘 醫護人員最嚴重
文章轉載:優活健康網【記者林奐妤/綜合報導】
上班族便祕問題時有所聞,不僅腸胃不適,也可能影響健康與情緒,變成「屎面上班族」。根據調查指出,48%的台灣上班族都有便秘困擾,其中「醫療保健」、「行政管理」、「行銷企劃」最多,這3職業皆工時長、壓力大、需久站或久坐,使排便時間零碎,成為有「便」難伸的族群。
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
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
肥胖讓全身慢性發炎!減20%腸癌、瘜肉就該這樣做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正式宣布將肥胖症列為全球性疾病,並指出肥胖在未來將會嚴重威脅全人類的健康。事實亦然,在美、英、德等已開發工業國家其肥胖人口更逼近1/3,這些人口罹患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或痛風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大增,肥胖已成全球矚目卻又棘手的健康危機。
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
腸癌無感!出現症狀25%已是末期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【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/綜合整理】
大腸癌發生的原因,除了遺傳和基因有關外,與飲食的西化、蔬果比的例低、過多肉類及油脂的攝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因此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。但是,大腸癌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,難有警覺,臨床上一旦出現症狀,往往都比較嚴重,初診斷的大腸癌患者中,高達25%的病患已經是第四期。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
父親節送健康禮 快帶爸爸腸篩防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【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/綜合報導】
大腸癌近些年來幾乎是個國際趨勢!全球大腸癌的盛行率不斷攀升,不但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,追過肝癌成為國人最常見的癌症疾病,好發年齡又以5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為主,這個年齡層正是扛起家庭重擔的經濟支柱。所以,在父親節前夕,一定要帶爸爸做大腸癌篩檢,以利及早掌握健康狀況。
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
從便便看腸道健康!6形態大不同
文章轉載:華人健康網
正常大便的顏色應該是淺黃色或咖啡色的,通暢的大便就像香蕉那樣的形狀。一提到便便很多人都覺得噁心,不願去面對,通常上完廁所就急著走掉。其實,多停留幾分鐘,檢視一下排便的顏色,對自己的健康有絕對的好處。
正常大便的顏色應該是淺黃色或咖啡色的,通暢的大便就像香蕉那樣的形狀。一提到便便很多人都覺得噁心,不願去面對,通常上完廁所就急著走掉。其實,多停留幾分鐘,檢視一下排便的顏色,對自己的健康有絕對的好處。
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
實行防癌8招 降低50%罹癌機率
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賽門癌症中心(Siteman Cancer
Center)的研究團隊,發表了一篇實用的「防癌八招」,刊登於2012年四月的《癌症病因控制雜誌》,且提供實證數據以佐證。這八招的簡要介紹如下:
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
汙染、肥胖、壞習慣 癌的溫床
文章轉載: 中國時報【記者 廖珮妤/台北報導】
因生活習慣、環境汙染、肥胖等因素影響,罹癌人數創新高,近3年更是每年新增逾9萬人。專家推估,若再不遠離危險因子,國人新發癌症數朝10萬大關不遠。以腸癌為例,壞飲食習慣的累積,致發生率高居不下;乳癌、子宮體癌、甲狀腺癌則都被證實與肥胖相關。
因生活習慣、環境汙染、肥胖等因素影響,罹癌人數創新高,近3年更是每年新增逾9萬人。專家推估,若再不遠離危險因子,國人新發癌症數朝10萬大關不遠。以腸癌為例,壞飲食習慣的累積,致發生率高居不下;乳癌、子宮體癌、甲狀腺癌則都被證實與肥胖相關。
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
吃鴨血致糞便潛血陽性?錯誤迷思不如早篩檢
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
癮君子看過來!尼古丁貼片+咀嚼錠可增3成戒菸率
吸菸有害身體健康,但戒除菸癮需要很大的決心與毅力才有辦法做到,因此有不少人往往到了中途就放棄,根據國建署調查指出,有4成癮君子曾戒菸,但僅有8.6%戒菸民眾能撐過6個月、4.8%撐得過12個月。
![]() |
圖片來源: 蘋果日報 |
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
起床大口飲水 擺脫便祕小訣竅
你有便祕問題嗎,其實大口喝水就能擺脫!許多人都有便祕的困擾,而長期便祕不只會長痔瘡,甚至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。醫師指出,起床後馬上喝下足夠的水,藉由刺激腸胃蠕動,同時軟化糞便,是最健康、也是最有助於清晨排便順暢方法。
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
有篩有保庇!家族揪團篩檢防腸癌
文章轉載: 華人健康網 【記者 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
隨著國人罹癌率升高,民眾的防癌意識也跟著提升,家族「揪團」接受癌篩檢的現象,已在醫院悄悄出現!醫師表示,有2個家族成員集體行動接受篩檢,結果出現5分之3及7分之3的成員,分別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發現瘜肉的狀況。
隨著國人罹癌率升高,民眾的防癌意識也跟著提升,家族「揪團」接受癌篩檢的現象,已在醫院悄悄出現!醫師表示,有2個家族成員集體行動接受篩檢,結果出現5分之3及7分之3的成員,分別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發現瘜肉的狀況。
![]() |
圖片來源: www.cichb.gov.tw |
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
便血,是痔瘡還是大腸癌
文章轉載: 康健雜誌【記者李怡嬅 /綜合報導】
45歲公務員沈先生,有便血情形很久了,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「正常現象」,沒想過就醫治療。3年前,沈先生的母親因病住院,那陣子為了兼顧工作與照顧母親,睡眠不足、身心疲憊,有次排便時竟大出血,就醫後醫生判斷是痔瘡惡化,也擔心可能長了「壞東西」,除了開藥膏給他,也進一步安排鋇劑大腸X光檢查。檢查結果沒有異常,沈先生按時塗藥後症狀也好轉不少。
故事還沒結束。去年,沈先生大出血的情形重演,這一次還伴隨著腹痛、大便形狀明顯改變(變得又細又小,有時還有透明黏液),但他自恃兩年前檢查結果正常,又沒有家族病史,毫不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。
45歲公務員沈先生,有便血情形很久了,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「正常現象」,沒想過就醫治療。3年前,沈先生的母親因病住院,那陣子為了兼顧工作與照顧母親,睡眠不足、身心疲憊,有次排便時竟大出血,就醫後醫生判斷是痔瘡惡化,也擔心可能長了「壞東西」,除了開藥膏給他,也進一步安排鋇劑大腸X光檢查。檢查結果沒有異常,沈先生按時塗藥後症狀也好轉不少。
故事還沒結束。去年,沈先生大出血的情形重演,這一次還伴隨著腹痛、大便形狀明顯改變(變得又細又小,有時還有透明黏液),但他自恃兩年前檢查結果正常,又沒有家族病史,毫不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。
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
長期便祕 毒素滯留體內會再吸收
文章轉載: 台灣新生報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長期不排便或排便過少,就容易形成便祕。醫師表示,當糞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,就容易讓毒素滯留在人體內,進而不斷循環到全身各處,甚至於被人體再吸收,到最後就可能導致精神倦怠、臉部暗沉、長青春痘等症狀。
醫師指出,除了上述症狀之外,阻塞於腸道的糞便往往還會促使腸道環境惡化,以及造成免疫力下降、胃口差、腹脹、痔瘡、下腹部凸出、婦女經痛加重等情形。因此,有便祕問題的民眾應設法改善病情,同時也可以儘早就醫診治,以便避免症狀愈來愈嚴重。
長期不排便或排便過少,就容易形成便祕。醫師表示,當糞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,就容易讓毒素滯留在人體內,進而不斷循環到全身各處,甚至於被人體再吸收,到最後就可能導致精神倦怠、臉部暗沉、長青春痘等症狀。
醫師指出,除了上述症狀之外,阻塞於腸道的糞便往往還會促使腸道環境惡化,以及造成免疫力下降、胃口差、腹脹、痔瘡、下腹部凸出、婦女經痛加重等情形。因此,有便祕問題的民眾應設法改善病情,同時也可以儘早就醫診治,以便避免症狀愈來愈嚴重。
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每半小時就多一個!台灣每年萬餘個大腸癌新增案例
文章轉載: 優活健康網 【記者 陳承璋 綜合報導】
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,導致大腸癌個案數逐年攀升,根據統計,99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,發生人數達1萬4,040人,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,較98年度癌症個案數增加1成。101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,死亡人數達5,131人,平均每天就有14人因大腸癌病逝,換句話說,平均每三十分鐘一人罹患大腸癌,每一個半小時一人死於大腸癌,從發生率或是死亡人數來看,數據都令人應驚訝!
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,導致大腸癌個案數逐年攀升,根據統計,99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,發生人數達1萬4,040人,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,較98年度癌症個案數增加1成。101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,死亡人數達5,131人,平均每天就有14人因大腸癌病逝,換句話說,平均每三十分鐘一人罹患大腸癌,每一個半小時一人死於大腸癌,從發生率或是死亡人數來看,數據都令人應驚訝!
![]() |
本院提供內視鏡電燒瘜肉切除術 |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