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鳳山內科診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鳳山內科診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3年8月17日 星期四

你吃下肚的食物 是天然的嗎?

 


每人年吃添加物 逾三公斤

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八百多種,據統計,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食品添加物重達三點六公斤。曾任衛福部食藥署技正廿五年的文長安指出,食品添加物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、減緩食品腐壞的速度

但也是雙面刃,例如吃太多消泡劑脂肪酸甘油酯,會抑制腸胃道益生菌生長,長年累月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及癌症。


摘入 https://sdgs.udn.com/sdgs/story/120498/3839892

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

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

2023跨年休三天


12月31日(星期六) 休診

1月1日(星期日) 休診

1月2日(星期一) 休診

1月3日(星期二)

恢復正常看診


 

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

睡眠品質不佳 小心脂肪肝上身


【人間福報台北訊】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於2019年調查,全台約有1/10的人口受慢性失眠所苦。若長期睡眠品質或效率不佳,根據一篇發表於《臨床內分泌及代謝雜誌》的中國研究顯示,久坐不動以及不健康的睡眠行為,都會增加罹患脂肪肝的機率,如果能改善睡眠品質,能降低29%罹患脂肪肝的機率。 

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

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籲加打呼吸道疫苗 可減重症

國內新冠病例每日以千增長,台灣漸漸走向後疫情時代,與新冠病毒共存第一步,就是把疫苗打好打滿,尤其六十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是指標。

感染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,六十歲以上民眾是重症高危險族群,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或是流感疫苗,有研究證實,可減少二到三成新冠重症的機會。

患膽結石 注意胃食道逆流、三高


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,膽結石十大常見共病,以胃食道逆流為最多,占去年總診斷人數的百分之十五,其次依序為高血壓、第二型糖尿病、腹痛、消化性潰瘍、高血脂、慢性肝炎(B肝、脂肪肝)、胃潰瘍等。

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

甜食吃太多 小心4大健康問題



 ●吃甜食,讓人感到幸福愉悅

●糖吃過量,恐「糖上癮」

●當心血管阻塞、認知功能受損

吃餅乾總是一塊接著一塊?吃下糖後,人的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及血清素,讓人感到愉悅,但是這種短暫的幸福感並不是好事,因為身體會漸漸習慣,要求更多的糖分,才能得到更多的愉悅感,讓人不知不覺會愈吃愈多,出現「糖上癮」。

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

甜蜜陷阱! 水果太甜恐糖成癮


 

「老闆,鳳梨有甜嗎?」陳媽媽到市場買水果,劈頭就是問甜度,因為不甜的水果小孩不愛,最後乏人問津成浪費,水果店老闆也回「不甜包退」。從果農到消費者,長期都不自覺陷入「甜蜜陷阱」,專家提醒,偏愛高甜度的水果,既吃不出水果真正的風味,長期攝取更有吃出「糖尿人生」的健康風險。

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

心律不整 竟是「逆流」惹的禍

你聽說過有胃食道逆流的人,常常說自己心悸、不舒服的感覺嗎?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找心臟科求救,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醫師吳文傑表示,胃心症候群是胃部疾病影響心臟功能所導致,其實,只要把胃食道逆流控制住,心悸情形也會跟著改善了。

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

糖尿病患注意 染疫死亡率恐為常人8倍

全台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當心,醫師指出,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,死亡率是常人的8倍以上,國內染疫死亡個案也有近4成為糖尿病患者,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糖友儘速接種。

前5月大腸癌篩檢 同比減16%

【本報台南訊】新冠疫情影響民眾進出醫院意願,奇美醫學中心統計今年前五個月大腸癌篩檢人數,發現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六,醫師盼民眾在疫情獲控制後積極安排。

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

新冠病毒抗疫食物Top6!提高免疫力營養師推薦吃這些,各場地感染風險大公開

新冠病毒抗疫食物Top6!提高免疫力營養師推薦吃這些,各場地感染風險大公開,台灣防疫近期也正面臨嚴峻考驗。除寄望防疫人員,更要先學會保護自己。非常時期,建議大家少到感染風險高的地方,並從飲食方面增強免疫力,一起度過疫情難關!

 

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

白內障看不清跌倒 7高危險群要注意

人間福報【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】

一名七十八歲爺爺走樓梯時,因視線不清,踩空跌倒,送至醫院急診室緊急處理後,才發現早已罹患「白內障」,視力僅剩零點二,因為看不清楚,所以跌倒。
白內障在老年族群的盛行率高達七至八成,患病人數與嚴重程度均隨年齡逐步攀升,長者往往患病而不自知;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宜玲建議,高危險群應每三個月,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檢查眼睛,避免長者因視線不清、重心不穩,導致跌倒、受傷。



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

每周清牙縫滿5次 降低3成死亡風險

人間福報【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】

衛福部每十年做一次國民口腔健康調查,最近一次為二○一八年委託牙醫師公會研究,抽樣調查全國成年人口腔狀況,發現高達八成民眾患有牙周病,近半國人有嚴重牙周病而不自覺。研究證實,一周清潔牙縫五次以上者,較幾乎不清潔牙縫者,死亡風險降低三成左右;牙醫師強調,好好刷牙包括「清牙縫」,不僅能有效預防牙周病,也可保護身體免於糖尿病與心臟病等疾病威脅。



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注意!孩子養胖就是福氣?小六生「體重過重」竟罹糖尿病!

健康2.0 朱育嫻/報導

「我的孩子才小學,怎麼可能得糖尿病?」小杰是一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,過去是個健康的孩子,但爸媽最近發現小杰愈來愈胖,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,沒想到帶小杰就醫後,醫師診斷是「黑色棘皮症」,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.3%,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。


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

國衛院研究下廚頻繁女性 罹肺癌風險高

公視新聞網 朱鳳治 吳其昌/台北報導

國衛院針對長期煮三餐,跟幾乎不下廚的女性做調查。研究發現,下廚時間越長的女性,罹患肺癌的風險也越高;不過如果搭配抽油煙機,最低可以降低六成三的風險。


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

B肝帶原沒追蹤…突見肝腫瘤

聯合報 湯昇曄/消化內科主治醫師

65歲林先生B型肝炎帶原超過30年,但過往並無定期追蹤檢查,近來因食欲愈來愈差,因此就醫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,發現有一顆約三公分肝腫瘤,再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為肝癌。經射頻燒灼術治療後於門診持續追蹤,至目前未發現肝癌有復發情形。


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

做好慢性病管理 遠離心衰竭

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

心臟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,而心衰竭等同心臟病變末期,因此,又稱為心臟的癌症,且心衰竭預後比癌症差,五年平均死亡率高達五成。尤其近年因生活水平提高,心臟病危險因子增加,值得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