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大腸癌篩檢計畫主持人、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表示,糞便潛血檢查的敏感度下降,代表發現癌前病變的機會降低,導致民眾在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機率上升。
邱瀚模表示,高溫高濕會讓檢體容易變質,血紅素被破壞掉,因而降低陽性率,所以建議民眾一定要把檢體盒放冰箱,在冷藏可以保存一周都沒問題。但很多民眾很難接受冰箱有糞便檢體,都放在室溫環境。如果夏天放一個晚上就立刻送驗,可能影響不大,如果幾天後才送驗,檢體品質就會打折扣,若在冬天甚至是寒流的日子,室溫放幾天,檢體還不至於變質。
邱瀚模說,雖然陽性率減少1%看起來不多,但糞便潛血檢查篩檢人數以百萬計,且20個陽性個案就有一個是大腸癌,這1%就代表一百萬人裡有500個大腸癌患者沒有被偵測出來,不容小覷。
目前政府機關基於作業流程,年初年尾比較偏向整備和統整,推動篩檢通常在夏天是主力,提醒民眾如果在夏天做大腸癌篩檢,一定要冷藏檢體,並且儘速送驗。
糞便潛血檢查是相當準確的篩檢工具,邱瀚模分析2004至2014年國家篩檢資料,追蹤比較接受篩檢組有306萬多人及未篩檢組249萬多人,結果發現,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,七成後續有接受大腸鏡確診,結果發現每做1000個糞便潛血檢查就能發現兩個大腸癌。
篩檢發現的0期、1期加起來有53.6%,僅8.7%是四期,但未篩檢者僅21.8%是零期一期,78.2%是二期以上,其中四期佔25%。根據國家篩檢資料,整體來說,篩檢可減少第二期以上的大腸癌發生率達29%,減少大腸癌死亡率35%。
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大腸癌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,已蟬聯四到五年。邱瀚模說,目前台灣符合公費篩檢的民眾,大約四成有定期篩檢率,每年新發生一萬五千名大腸癌患者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篩檢找到的。
邱瀚模表示,全民健保開辦、推行糞便潛血篩檢,已經逆轉大腸癌的早期發現,現僅三成是晚期確診,高達七成都是早期診斷,零期存活率幾乎100%,一期存活率高達95%。他呼籲50歲至75歲民眾都要把握機會,每兩年接受定期篩檢,定期篩檢率若年提升到五成甚至七成,大腸癌死亡率可望降到更低。